最近,三聯(lián)生活周刊一則題為《開學一個多月后,兒童精神科爆滿》報道引起諸多家長的關注,文章講述的是開學一個多月后,兒童精神科已經(jīng)人滿為患,從孩子在學校遇到的困難、家庭是否允許孩子做孩子兩部分去講述當下兒童教育的現(xiàn)狀。
致力于家庭教育的明坤老師也對這篇文章有所關注。她說,其中這幾段話令她印象深刻:“我們不是在溫室里養(yǎng)孩子,我們不能回避孩子在真實社會遇到的各種問題。如果我們家長本身就是心智成熟的個體,就更容易用各種智慧來幫助孩子,而不是將孩子置于困境中不理。”、“怎么做成熟智慧的家長,是今天所有家長都要學習的。”
著名精神分析學家威爾弗雷德·比昂將父母能夠?qū)⒆拥那榫w進行容納的能力比喻成了一個容器。明坤老師認為父母能接住孩子所有的情緒,好的、壞的,開心的、絕望的、快樂的、悲傷的......在自己這里加工成較為“溫和”的情緒后,再傳給孩子。這樣孩子的內(nèi)心會更加平靜,心智也就得到了進一步成長。
如果父母自身就是一個脆弱的容器,它的容量有限,情感上承受能力較弱,那么當孩子或環(huán)境出現(xiàn)一點問題時,父母內(nèi)心就會像被刮起的颶風一樣,焦慮不安、慌張不定。父母的情緒是可以傳染的,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不穩(wěn)定時,他們也會感到害怕和不安。這種情況下,孩子的穩(wěn)定性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明坤老師指出,生活中還存在一種有趣的親子組合,就像孩子是大的容器,而父母是小的容器。在這種組合中,孩子需要體察并照顧父母的感受。這樣的父母通常會表現(xiàn)出焦慮和不安,他們需要孩子去容納和化解他們的情緒。這樣的孩子大多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共情能力,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關心他人。在這種親子關系中,由于容器大小的錯位,孩子需要成為支持和撫慰父母的力量。
那么,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
明坤老師建議,父母們需要不斷擴大自己的容納承載度,要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提升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同時,還需要學會傾聽和理解孩子的情感,給予他們支持和安慰。
在致力于培養(yǎng)30萬坤學陪伴老師,賦能3億家庭創(chuàng)造五福人生的坤學院中,父母們可以通過《明坤老師》直播,了解諸多智慧家庭陪伴教育的思想和落地工具。比如,從思維、行為、語言、情緒四個方面,幫助你建立成功與幸福的四大模式;幫助父母們了解自己和伴侶、子女的性格,建立良好的親密關系等等。
好的土壤是能夠轉(zhuǎn)化和孕育的,好的父母通過承載和傾聽,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無論是面對孩子的情緒和行為,還是在親子關系中的錯位,“明坤老師”都可以幫助父母們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理解和面對,為孩子提供一個穩(wěn)定和溫暖的成長環(huán)境。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在成長的路上穩(wěn)定發(fā)展,成為自信和有責任感的人。
(受訪者資料:明坤老師,現(xiàn)用名陳銘坤,本名陳明坤,坤學院品牌發(fā)起人,女性教育專家,父母教育自媒體百萬博主、暢銷書作家,著有暢銷書《逆襲:艱難下的突圍之路》。明坤老師幫助超過十萬人,走出情緒泥潭,活出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