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當新興技術與現代教育結合,會碰撞出什么火花?
一體化的校園管理、可視化的數字大屏、沉浸式的智慧教室、高質量的辦事體驗…… 賦物以智,賦人以慧,從“簡單應用”走向“深度融合”,漫步汨羅一中,到處呈現出公平、共享、互聯的智慧教育新生態。
教育數字化、智能化是數字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戰略支撐。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教育信息化就是學校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推進教育數字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新時代新征程賦予科教興國戰略新的內涵,也將教育數字化推向了新高度,指明了新方向。
思想的火焰,照耀著嶄新的時代。
聚焦教育信息化建設,以教育數字化引領教育現代化。近年來,汨羅一中貫徹“聯結為先、內容為本、合作為要”的發展理念,科學謀劃、主動求變,持續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深度融合,聚力打造新時代智慧一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智慧化、數字化辦學之路。
科教互聯 筑牢數字教育強基座
行走在汨羅一中,駿德廣場英姿勃發、唐風古韻的祥云駿馬,激勵師生騰飛、奮進,嘉樹園、明理園、求索園、創新園幽靜雅致,鳥語花香;
按照智慧校園的要求,高標準興建的屈子體育館、開益圖書館、教學樓、學生公寓等學習生活設施,莊重典雅,先進一流,洋溢著古樸大氣;
學校榮譽室里,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湖南省十佳科技教育創新學校金字招牌,歷經時光磨礪,熠熠生輝;
一座古樸與現代相映生輝的花園式校園。
▲現代化的花園式校園
在互聯網、智能科技迅猛發展的時期,數據正成為“一個時代、一項技術、一種思維、一種挑戰、一種文化”,并深刻影響著教育的方方面面。以數字化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是面向新時代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選擇和必由之路。
善弈者謀勢,善治者謀全局。
“以管理信息化推動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近年來,以校長馮丁偉為首的汨羅一中人,堅定“互聯網+教育”思維,從師生成長和學校發展的需求著眼,積極推進智慧校園建設與應用,以高質量信息化建設助力學校高質量發展,讓教育更加“智慧”、更高“質量”。
高瞻遠矚,舉旗定向。
夯實教育數字化的頂層設計。學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加強應用、整合資源、共享數據”的指導思想和“應用為王、服務至上,育人為本,深度融合”的設計原則,將智慧校園建設與教育教學、服務管理深度融合,統籌謀劃、整體部署、重點推進,不斷優化信息化環境建設,提升信息化領導力,提升綜合辦學水平,為學校教學和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為全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學校組建了信息中心,具體負責數字化校園規劃建設并執行推進,包括應用軟件開發、校園網絡和信息化設備的維護,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與考核等,為學校信息化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持。
▲中心機房
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了組織、制度保障,還得夯實硬件基礎,汨羅一中對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設的投入可謂大手筆:
——新校園投入信息化建設經費4000余萬元,全面覆蓋校園基礎設施、校園管理、校園安全、校園教學四大主題,實現了“隨時、隨地、隨人”的校園應用;
——建有1860個信息點,536個無線AP,139塊86寸智慧黑板,8塊98寸智慧黑板,148塊電子班牌,268個數字廣播終端;
——786個安防監控攝像頭,99個高考監控攝像頭,150個北斗衛星授時同步時鐘,高清智能監控全方位,安全無死角;
——24個人臉識別道閘,318臺辦公電腦,7間計算機教室、420臺學生電腦,互聯網帶寬達2000M,信息化硬件條件居全省前列;
……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如今,汨羅一中硬件配套齊全,實現各種場景的智慧教學和智慧管理,能承擔大型的智慧教育展示活動,助力學校教、學、研、評、管全方位建設,打造公平、共享、互聯的智慧校園,在區域內形成強勁的引領示范作用。
數字賦能 提升教育治理全效能
“一卡在手,就可以輕松完成個人身份實名認證,走遍校園,一卡通用,方便快捷。”8月21日,汨羅一中高一新生報到后,正在通過一卡通在開益圖書館借閱書籍的黃同學一臉自豪。作為門禁卡、考勤卡、借書卡、就餐卡、洗澡卡、購物卡、醫療收費卡、成績查詢憑證等,校園一卡通為師生學習、工作、生活帶來許多便捷,一卡全用,讓管理高效又有溫度。
新生入學階段,溝通工作任務重,及時性要求高,稍有延誤,都會影響到迎新工作的順利執行,影響新生對學校的“初印象”。
“免去了報到現場排隊等待時間,應辦事項一目了然,還可提前知曉學生所在班級、寢室和床位等信息,新生網上報到系統水平高,真便利。”新生家長無不交口稱贊。集入學引導、信息錄入、咨詢溝通、登記、財務繳費、綠色通道、新生報到全流程工作,打造全方位的觸達體系,汨羅一中新生網上報到系統從“人”和“體驗”出發,兼顧迎新效率,實現高效溝通,有效解決了新生入學信息采集以及入學后的報名、注冊和學籍管理過程中數據應用,實現了有效的數據共享。
學生工作管理系統是基于學生全生命周期的、多場景精細化微服務建設,以輕松管理、便捷服務、智慧決策為核心,汨羅一中通過碎片化和微服務的建設模式,形成了學生全生命周期的服務應用,主要包含:學生迎新、日常管理、線上學習、宿舍服務、離校管理等多項應用,實現了學生從迎新入校到畢業離校及時透明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和服務。
傳統的區域教育管理模式,更關注如何建立一套系統的、規范的制度章程,而忽略大數據信息化治理、第三方專業化治理等現代教育治理手段,導致人性化、智能化管理的程度較低。
▲智能門禁系統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隨著教育信息化3.0時代的到來,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新技術的智慧化管理服務應運而生,深化數據匯聚共享互通,汨羅一中以數字技術賦能教育治理,便捷服務流程,滿足個性需求,積極打造數據精準化、服務精細化、管理精密化的現代化治理新格局,及時驅動各項決策高效執行,實現校園內教學、安全、服務、管理的數字化、智慧化運行,讓“數據多跑路,師生少跑腿”,降本增效,為師生營造了方便、舒適、高效的工作和學習環境。
發展,在與時間賽跑;崛起,正同挑戰交鋒。
規劃先行、制度護航,構建數字治理體系。數字治理是智慧校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信息中心牽頭,聯合相關科室深入調研,攻堅克難,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融合新一代信息與通信技術,自主創新開發了系列管理應用軟件,包含常用查詢系統、德育信息化管理系統、網上報修系統、目標管理系統、學分登記系統、網上請假系統、出差網上審批系統、新生網上報到系統、無紙化考試系統、新高考選科信息填報系統、成績查詢系統、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備課組資源庫系統、課件中轉站系統、校內文件傳輸系統、通知公告平臺、家校溝通平臺、清廉從教學生家長反饋平臺等與師生密切相關的智能服務與應用,基本覆蓋校內外各類場景需求,大幅提升了師生幸福感和獲得感。
基于智能辦公,科學、安全管理的需要,學校大力推進數據共享化,安全化、智能化,建成了完善的網絡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校門口人臉識別系統,對校區公共區域、電梯、校園內外主要出入口、電梯廳、公共過道、餐廳、重要功能用房等進行全天候圖像監控和實時預警,織起了一張精密細實的校園安全防控網絡,實現有線、無線網絡全覆蓋,視頻監控全覆蓋,提高了校園的安全保障。而“人臉識別”和“智能檢測”等智能化技術在校園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有效將安保人員從繁雜和枯燥的“盯屏幕”任務中解脫出來,也使得校園安全監控從“看得見,事后取證”的初級階段,上升到“看得準,并自動分析偵測”的高度,從而提高預測預警分析能力。
校長辦公室、年級組辦公室配備了可看到全年級所有教室的85寸監控大屏,通過視頻監控中心,管理人員可以隨時調看每個教學班的實時教學情況,德育處可以通過辦公室的視頻監控系統觀察校園各個空間學生活動情況,對于違紀現象隨時喊話制止,現場教育,真正實現教育實時化。
消防安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學校安全環境構建、安全服務數字化等方面的創新發展,學校通過智慧消防監控系統、智慧用電系統、智慧消防水系統等多個系統對校園消防工作的網絡化集中管理,實現防火巡檢和日常消防管理標準化、痕跡化管理,有效提高校園消防的管理水平,實現火災告警信息實時推送,消防災害提前預防與管控。
▲電子班牌
結合學校工作實際,通過對各部門辦公要素的整合,實現對工作流、信息流和知識流的整合管理,大大提高原有工作效率,方便了教職工請假審批、外出報備等各種手續辦理,讓公文的電子流轉代替原來的人工流轉、公文處理,實現無紙化辦公,既快捷高效、又省時省力,數據互聯互通共治共享。
在信息化時代,智慧校園電子班牌已經成為校園文化展示和班級管理的重要工具,集看新聞、查成績、簽到、請假、德育管理等多功能于一身,汨羅一中電子班牌的建設更是讓人耳目一新。
學生可以在電子班牌上請假,經審批后即可刷臉或刷卡進出校門;學校網上閱卷系統結束閱卷后,學生在電子班牌上通過刷臉或刷卡可查看自己的成績并整理錯題集;德育獎扣分信息推送到相應班主任的手機上,同時學生可在電子班牌上查看——電子班牌不僅提高了班級管理的效率,為學生和老師帶來了智能、便捷、高效的學習生活方式,也促進了班級文化建設和家校互動,對實現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共同治校、協同育人的目標,產生著潛移默化的“不教之教”的良好效果。
信息化的深入發展需要網絡安全保駕護航。為了確保網絡和數據安全,汨羅一中緊盯新技術新應用,定期對聯網設備進行安全漏洞掃描,做好關鍵信息系統的安全等級保護備案、測評,加強對用戶弱口令、端口開放權限等監督,及時發現、防范、化解網絡安全風險隱患,提升網絡安全管理和防護水平,確保網站群系統和數據安全,維護師生權益。同時加大網絡安全宣傳力度,強化網絡安全員的崗位培訓,提升專業化水平,持續提升師生網絡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
善謀者行遠,實干者乃成。聚焦校園全域智治,讓辦公更智能、管理更規范、校園更安全。未來,汨羅一中將繼續立足校園,打造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完善的智慧校園相關軟硬件,不斷深化教育場景建設,打造從“治理”到“智理”的一中樣本,讓師生學習、工作、生活更便利、管理更高效、校園更聰明。
數智融合 開啟智慧教育新時代
“科技點亮教育,教育儲存未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移動互聯、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的不斷推廣與應用,信息技術與教育的融合越來越深入,也帶來了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
在互聯網技術的東風下,“大數據+教育”應運而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智慧教育,使得教學方式走向開放、共享、協作、交互的趨勢。
“一塊黑板、兩支粉筆、三尺講臺”不再是學校課堂的標配,越來越普及的網絡、電腦、平板變成智慧教育“三件套”,傳道授業打破了時空限制。汨羅一中為每位教職員工配備了教學辦公電腦,有線無線網絡覆蓋全校,實現多終端、可移動、即時上網。
校園廣播、高清錄播、點播、直播、監控系統,讓教學場景隨時再現。為推進教學管理過程化、科學高效化,學校構建了數字IP網絡廣播系統、校園直播點播系統以及視頻監控系統,廣播系統實現自動響鈴、點對點廣播、英語聽力播放,直播點播系統實現互動教學、同時具備課件的虛擬演播節目制作,高清錄制、實時直播、事后點播等,通過錄播室可直播到全校。
現代化的學術報告廳,讓教師成長更快捷,學生生活更快樂。基于多元交流與融合,學校建成了高標準的多功能學術報告廳,配備了智慧大屏和專業音響系統,一流的設備設施讓名師講堂、專題研討等大型活動更耀眼生動。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培養一支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精通現代教育技術的智慧教師隊伍是有效實施智慧教育的重要保證。
▲智慧型普通教室
緊跟時代發展潮流,通過以訓促學、以研促教、以考促干等方式,汨羅一中不斷推深智慧教育研究、實踐、推廣和應用,支持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新理念、新知識、新技術,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及水平,提高智慧教育教學能力,助力教師專業成長。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和知識,教師以全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們帶來全新的學習方式,實現從“學有所教”向“學有良教”轉變。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與手段,學校大力推進智慧課堂建設,不斷完善學生的人格成長,促進學生的智慧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塊大屏,連接起學生和老師,共同遨游在知識的海洋。基于課堂高效化,學校在每間教室里安裝了86寸智慧黑板、無線AP、北斗衛星授時同步時鐘等多媒體教學系統,充分利用線上資源和自備材料開展多媒體互動教學,不僅豐富了教學資源,提高了教師備課效率,而且能夠根據學生心理特點以及授課需要設計形象生動的教學游戲,讓智慧教學更加生動有趣。
校園云盤作為汨羅一中校園信息資料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文件存儲、文件安全管理、實時共享與協作等各個方面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科研工作提供助力。通過校園云盤,學校自建的“一課一案”數字資源庫可在教師的手機、辦公電腦、智慧黑板、家用電腦中通暢流轉,并且建立了課件中轉站實現免U盤傳課件。今年11月初,學校自主開發的“一課一案”數字資源庫正式被列為岳陽市教育數字化優秀典型應用場景試點項目。
注重讓學生“感受過程,習得規律,發展智慧”,是智慧教育、智慧校園的落腳點和核心,汨羅一中致力于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新生態,實現面向每個人、適合每個人、更加開放共享的教育體系。
▲計算機教室
打造生動、高效的智慧課堂,開展覆蓋課前、課中、課后各環節的教育教學新模式,汨羅一中注重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智慧教學系統,通過持續建設完善網絡學習空間,打造開放、智能、泛在的智慧課堂環境,積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沉浸式教學和虛擬仿真實驗實訓等教學場景應用,促進學生實現符合個性化成長規律的智慧發展。
智慧課堂上,師生積極互動,學生主動求知、自主探究,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靈動而有深度的課堂,成為師生思想碰撞的殿堂、情感交流的處所、學生才華展示的舞臺。學校教室、宿舍、食堂、體育館、圖書館等全部實現智能化、網絡化,師生可以在工作、生活的任何地方獲得教學資源,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高質量個性化終身學習體系不斷完善。
數據是冰冷的,它的合理應用,卻讓一中教育更有了溫度。
人在干,云在算,汨羅一中巧借數字智能“四兩撥千斤”,為新時代教育發展提供了新動力,為提升教育“智”理能力開拓了新途徑,為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創造了新機遇。
千年汨羅江,奔騰不息,孕育了眉黛秋波的山明水秀,敲響起千帆競發的激越鼓點,妝點出葳蕤蓊郁的岸芷汀蘭,奔涌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力量。
奔跑在教育信息化的新賽道上,聚焦數智互聯,凝聚奮進力量,打造數字化、智能化、學習型的一流智慧校園新標桿,賦能生慧,智引未來,汨羅一中正闊步走在新時代前列。
看今朝肩負重任育人才,望未來直借東風發春華。“慧”聚教育智慧,點亮智慧之光,智慧一中的明天,必將如花似錦,風光無限!
◆◆文/廖海波 郭磊 胡毅